儒家锁喉,法家绑手,佛家困心,道家释怀
春秋-贵族-汉武豪族-魏晋门阀士族-唐世族-党群
秦、汉、光武、三国,这是我国封建史中的第一历史阶段。
两晋、南北、盛唐、藩镇,这是第二个帝国时代。
秦始皇-帝国体制为君主专政,奠定帝国两千年之基础。
汉武帝-弘扬儒家意识形态。此后两千年,儒生为帝国之主流.
唐太宗-给大唐帝国带来滚滚雄风。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建文官治国之制度。
更始政权的侥幸大胜也是历史中的一个异数,因为几乎从没有任何一个造反团体可以在第一个跳出来另立炉灶反抗旧政权的时候就造反成功。
沧海横流方见英雄本色,真正的猛士总是去硬杠惨淡的人生,有的人,注定就是为了大场面而生的。
绝大多数的运动员,将在大赛中趴蛋。大场面将淘汰掉绝大多数平时实力很棒的运动员。
多读历史,不仅仅会让你的灵魂变的有趣。再加上数学,这两门课学精了的人你千万要保持敬意。
他们困难时候有希望,顺风顺水时不忘警惕群狼。
更可怕的是,人家能通过千百年来的共通点去洞见未来,甚至扭转乾坤。
某条的新闻、某音的视频、某迅的游戏,本质上都是帮助完成社会分层的。
因为它在帮你把人生中最重要的资产——“时间”,做没完没了的无痛人流!
永远留有余地
历任开国皇帝的改造
光武对匈奴的改造
对权力机构的改造
1、“该不该干”由我和三公等高级官员讨论,我决定。
2、“怎么干”由内朝尚书部门写方案,“谁去干”我给意见,最终由尚书发文批准。
3、“好好干”和“干的好不好”最后实施与监督环节由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进行分级处理。
总之,三项大变化:
1、内朝官这个位高权重的中间商被取缔;
2、承担“内朝”属性的尚书编制有所抬头,但局限为服务皇帝的执行代理三公部分职能的属吏,有发展的尚书会被转为外朝的高级别官员。
3、外朝的三公职能被进一步平均和牵制;
再汇总起来就是一个宗旨:人才流动方向是“内低外高”的“由内向外”,但“外高”又高不到哪去。
高的就是刘秀一个人。
刘秀则手握军权;大政方针的决策权;政事实务指导权;红头文件的草拟发布权;以及要紧位置的人事任免权。
东汉的财政内功
西汉后期的豪族势力,着重于通过隐匿土地和人口达到壮大势力。
东汉后期的士族势力,着重于通过把控地方仕途和地方盐铁分红以及宗族土地达到世代门阀。
总体来讲,最大的区别在于东汉比西汉的豪族更有钱,但东汉政府对人口账本更较真也更严苛。
豪族阶级不仅垄断了阶级的流通渐渐的变成了士族,士族官僚系统在,则东汉在。
开国人物
实践论: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这个有点类似于古人推崇的“行知合一”。通俗一点说,先干,再想,再干,在想。干多了,想多了,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矛盾论:事物本质上一分为二,对立的。但是在彼此交替作用时又合而为一,统一的。归纳起来遵循对立统一规律。今日失败,来日总结经验教训再战,那就可以成功。一时失败没啥,只要能换来最后的成功,那么失败也是一种胜利。
《实践论》是一种决策,《矛盾论》是一种认知,《论持久战》是一种战略战术分析。
三篇文章可以看成是三部曲。
共军就是在这三部曲指导下完成全部事业。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术走向都验证这些观点。
难题之一:人生选择
独坐池塘为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难题之二:枪杆子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难题之三:腰杆子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难题之四:重整河山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难题之五:历史设计师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难题之六:阶级与斗争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难题之七:最后的难题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 设计师-棱-——棱角的棱
- 总理-和
- 101-怪
- 朱老总-朴-大度无形,纯朴无华,意志坚强,为红军之父
- 贺老总-传奇
- 彭老总-实-刚韧性无匹,重剑无形,为红军之狮
- 刘伯承-痛-稳中长机锋,迅捷锋利,为红军之鹰
- 粟裕-奇
- 刘少奇-伤
- 陈毅-坎坷
周恩来-和
周恩来和蒋介石的第一回合较量:蒋介石清党,要把共产党斩尽杀绝,咄咄逼人。周恩来策划南昌起义,打算武力反击,因实力悬殊,失败。
失败之后的周恩来改变了战略,随中央转入地下。两人随即进入第二回合的较量。三年之后,因为顾顺章那事,丢了政治分数,失败。
失败后的周恩来再次改变战略,进入苏区,领导红军和蒋介石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对抗,进入第三回合较量。虽然赢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但还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惨遭失败。整体上说,和前两次交手一样,又是在整体实力处于绝对下风的时候失败了。但是和前两次还不太一样,第三次失败之后,周恩来没有改变战略,依然和蒋介石在战场上对抗。这是为什么呢?
叶挺独立团成立,就有周恩来很大的功劳。比方说贺龙的队伍,就是周恩来通过周逸群同学拉过来的。朱德和刘伯承也买周恩来的账。至于其他黄埔师生,更要听周恩来的话。再看中央特科,周恩来一手创建,亲自领导,直接指挥,日后元帅(聂荣臻)、大将(陈赓)、上将(李克农)一应俱全。这些都是周恩来自己搞出来的力量。
毛泽东是史上最杰出的战略决策者之一,共产党里面,也只有他可以在战略决策上高过蒋介石。当长征结束,周恩来走到毛泽东身边,史上最出色执行者之一的周恩来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
按照正统宣传,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最铁的同志关系,最亲密的战友,合作无间,纵横无敌。毛泽东负责战略设计,周恩来负责战略执行,天衣无缝。总体上来看确实如此,二人基本上决定了半个世纪的中国走势。
先看一条规律:凡是领导过周恩来的人,除毛泽东之外,最后都被淘汰了。凡是领导过毛泽东的人,除了周恩来之外,最后都被淘汰了。
再看一条规律:中共历史上,经历过战争而没有被淘汰,经历政治运动而没有被淘汰,且没有猛人提携、完全靠自己奋斗之人一共只有两个半,毛泽东和周恩来外加半个朱德。